文╱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任林剛旭

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組織(The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)所訂定的「世界中風日」,用意在於呼籲大眾防治中風威脅的重要性,且近年來中風逐漸年輕化,每4人就有1人潛藏危險因子,可見中風防治刻不容緩,該如何有效遠離中風人生,本文帶您一一了解。

 

Q1為什麼會中風?

腦中風是指供應腦部血流之血管發生了阻塞或者破裂,造成腦組織缺血或出血,進而導致腦功能缺損的疾病。腦血管阻塞造成腦組織缺血稱為「缺血性腦中風」,此類中風發生的比例較高(約佔全部腦中風的74%);腦血管破裂造成腦組織出血稱為「出血性腦中風」。

腦中風的分類,除了上述2大類,其中的缺血性腦中風又可再依據其血管阻塞的原因細分,一般最常使用的分類為TOAST分類。

缺血性腦中風TOAST分類:

1.大動脈血管粥樣硬化(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)

2.心源性栓塞(Cardioembolism)

3.小動脈血管阻塞(常稱小洞性/小間隙中風)(Small Artery Occlusion;Lacune)

4.其他原因之中風(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)

5.原因未明之中風(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)

依據台灣腦中風登錄資料,國人腦中風最常見為小動脈血管阻塞(約佔缺血性中風的38%),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壓;第二常見為大動脈血管粥樣硬化(約佔28%),其主要原因為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;第三位是心源性栓塞(約佔11%),其主要原因為心房顫動造成的血栓。而出血性腦中風則一般可再細分為腦出血及蛛網膜下出血,各佔全部腦中風的16%及2.8%,前者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,後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瘤破裂。

 

Q2 如何自我評估危險因子?

美國國家中風協會 (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,已於2019年併入American StrokeAssociation)發表了「中風風險量表」(Stroke Risk Scorecard),協助一般民眾評估自己的腦中風風險。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參考修改此量表,發表「腦中風紅色警報」評估表,讓民眾方便自行評估腦中風的風險,評估項目包含了8大危險因子:血壓、膽固醇、糖尿病史、心房顫動、吸菸史、體重、運動習慣、腦中風家族病史。只要有3項以上異常,即屬於「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」,建議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降低腦中風風險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8項危險因子,前4項可透過藥物治療幫忙降低風險。但後4項危險因子,除了腦中風家族史因子是無法人為改變外,要降低其他3項危險因子的風險,主要就是要戒菸、減重及規律運動,這些預防工作,都仰賴民眾自身的警覺與努力。

 

Q3 中風前會出現「小中風」嗎?

有些病人出現了腦中風的症狀,如單側肢體麻木、無力,或臉歪、口齒不清,或頭暈複視、意識改變,但症狀在幾十分鐘到幾小時內自行恢復,這在醫學上被稱為「暫時性腦缺血發作(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,TIA)」,常被俗稱為「小中風」,被視為是中風發作的警訊,因為根據統計,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發作(TIA)的病人,發生中風的機會7日內約6.5%,30日內約9%,90日內約12%,比一般人高3。因此,曾發生TIA的人,即便症狀很快消失恢復正常,但絕對不可輕忽,應盡速就醫安排相關檢查,進一步找出危險因子,加以控制,才能避免發生不可逆的中風症狀。

 

Q4 搶救口訣該如何執行?

由於發生機會最高的缺血性腦中風,是腦血管阻塞造成。近20多年來因為醫學的進展,如發生中風3小時內到醫院,是有機會接受「靜脈血栓溶解治療」,注射藥物打通阻塞的血管,進而治癒腦中風,因此常稱之搶救腦中風的「黃金3小時」。

而自2015年,更發展出「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治療(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,EVT)」,利用導管進入血管內取出塞住腦血管之血栓。健保建議此項治療前循環在發作8小時內進行,後循環在24小時內進行。但越早接受治療,治癒的機會就越高,所以民眾越能在早期發覺中風發生,盡早就醫非常重要。

「FAST」口訣可用來幫忙民眾辨識是否發生中風:F指Face/臉,看臉有無歪斜不對稱;A指Arm/手臂,看雙手平舉時有無單側肢體無力;S指Speech/說話,看有無口齒不清;T指Time/時間,如有上述3項症狀之一,就懷疑是中風,應爭取時間盡速送醫。

「FAST」口訣的中文版為「微笑、舉手、說你好、快打119」:請病人「微笑」,看有無臉歪斜;請病人「舉手」,看有無單側肢體無力;請病人「說你好」,聽說話有無口齒不清;若有任一症狀,「快打119」盡早送醫。希望透過這個口訣,協助中風病人盡快接受治療,進而有痊癒的機會。

 

Q5 平時該如何遠離中風威脅?

要遠離腦中風的威脅,最重要的是要減少上述「腦中風紅色警報」評估表中提到的危險因子: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,留意有無心律不整的症狀,要戒菸、減重及規律運動!另外,2021年研究顯示:中風病人發作前1小時有較高比率是處在發怒、難過、生氣等情緒,或者是剛剛進行過超體力負荷的運動。因此,保持心情愉快、適當紓緩壓力、適量的運動(勿超過體力負荷),可以減少中風的發生。

而天氣冷熱對於中風發生的影響,世界各地的研究並不一致。台灣本地的研究,多指向秋冬季節,出血性中風的比例較高,但對缺血性腦中風的影響則較不明確。普遍認為,因劇烈溫度變動,可能會導致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化,間接使血壓上升,而影響中風的發生。所以一般建議,在寒流來臨時,要注意保暖;在酷熱氣候時,則建議要多注意散熱及水分的補充,以減少中風的發生。當然平日飲食上,就如同大家所熟悉的健康原則,建議低油、低鹽、高纖,有助於血壓、血糖及血脂的控制,進而降低中風的風險。

    觀看影片後給予評價吧!
   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209期_111年11月
    上傳者
    陳靜儀
    單位
    教材組 (1K02)
    建立
    2022-11-11 13:18:09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2-11-11 13:20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