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科醫學中心眼科部角膜科主任江鈞綺

醫師,我眼皮周邊常常有一顆顆白白的顆粒,眨眼時好像有砂礫在摩擦,是不是有東西掉在裡面啊?

我眼睛老是澀澀又黏黏的,眼睛血絲越晚越明顯,是結膜炎嗎?

我最近開車超怕對向車燈的光線,而且一吹到風,眼淚就狂飆,視線都模糊了!

 

想擺脫乾眼症?先認識瞼板腺功能障礙

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主訴,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起源:「瞼板腺功能障礙」。什麼是瞼板腺呢?在我們的上下眼皮中,規則排 列了2030條左右的皮脂腺體(又稱為麥氏腺),腺體的開口位於眼瞼緣、睫毛根部內側,主要作用是分泌油脂,保護眼球表面的淚水,避免水分過度蒸散。

正常的油脂如同清澈的橄欖油般,隨著每次的眨眼被擠壓釋放出來,然而,當某些因素如年齡增長、賀爾蒙變化、過度使用假睫毛或濃厚眼妝、酒糟性肌膚等皮膚病變等,造成瞼板腺功能出現障礙,腺體裡的油脂的融點會上升,原本液狀的油脂就會逐漸變得濃稠,甚至變得像起司條般的固體狀。

這些阻塞的油脂,無法以清澈液體狀 的形態保護淚水,反而像是黏糊糊的油漬,造成眼睛黏膩感和視線模糊,水分也因為缺乏健康的油脂保護,只要一點風吹強光,眼睛就會敏感不適,更別說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、盯著螢幕的電腦族,一整天下來眼睛乾 澀灼熱的刺激,簡直快變成「火眼金睛」 了!

 

缺水又缺油的混合型乾眼占8成

研究也顯示,大部分的乾眼症,主要是來自於缺水又缺油的「混合型」乾眼症,占 了所有乾眼症族群的8成以上!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已經很認真點人工淚液,卻還是覺得效果不彰,就是因為大部份乾眼症不單只是淚水不足,還有油脂缺乏的問題。

除了淚水品質大打折扣,這些變質的油脂還會造成皮脂腺慢性發炎、逐漸萎縮,囤積在眼瞼內層的油脂,也會造成眼部痠脹和疲倦的感覺。隨著發炎因子持續的刺激,造成眼瞼緣血管增生,結膜也常常出現血絲, 看起來就像慢性結膜炎的表現。

這些阻塞的油脂,又正是一些表皮菌和蟎蟲類的美食大餐,菌叢寄居在皮脂腺和 毛囊裡,反覆造成腺體和毛囊發炎,就成了惱人的霰粒腫或麥粒腫(針眼)。待年紀更長,經年累月的眼瞼發炎,造成眼瞼緣凹凸不平、毛囊排列錯亂,成了許多老人家抱怨的睫毛倒插狀況。由此可見,瞼板腺功能障 礙看似不是什麼大毛病,卻尾大不掉地糾纏著許多人的眼睛。

 

混合型乾眼症的治療,可依臨床症狀分級治療:

  1. 藥物治療

合併瞼板腺功能障礙的乾眼症病人,使用人工淚液的治療方式和其他類型乾眼症類 似,或是使用含有脂質成份的智慧型人工淚 液,補充淚水裡健康油脂的含量。

  1. 改善瞼板腺功能的治療

熱敷、按摩與清潔:

3步驟是瞼板腺功能障礙治療中最重要的基礎,卻也最不容易徹底執行。熱敷能夠融化凝固的異常油脂,按摩能幫助排出阻塞物,清潔則能防止腺體的開口再次阻塞。通過正確的護理,就能幫助腺體的疏通並改善 其功能;眼瞼緣的護理建議每天進行,才能達到改善的效果。

脈衝光(IPL)治療:

脈衝光是一種脈衝式、高強度的寬譜光(非單色光),波長介於5001200奈米。脈衝光在皮膚科的應用已有20年的成熟技術,2002年美國醫師Rolando Toyos使用脈衝光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病人時,意外發現病人的瞼板腺功能障礙也獲得改善,於是開始以脈衝光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所造成的乾眼症。IPL對乾眼症治療技術是目前臨床快捷且有效的方式之一,也可彌補病人在家護理難以持之以恆的問題。

脈衝光對於臨床上最常見的混合型乾眼 症,可說是一種全面革新的新式與趨勢。近年研究發現,用脈衝光治療眼瞼板,並依病情輕重程度佐以瞼板腺擠壓,能達到最佳療效。最近一份國外研究顯示,77%的乾眼症病人在IPL治療後瞼板腺功能改善,89%病人主觀上症狀顯著改善。國外在過去這幾年,IPL已成為建議的治療乾眼症方式,而台灣也在今年正式引進脈衝光治療混合型乾眼症。

相較於瞼板腺按摩及熱敷,居家護理若非使用恆溫熱敷眼罩,溫度無法一直維持在達到融化油脂所需的溫度,且按摩過程手勢不對或手部清潔不完全,反而事倍功半、影響療效,最重要的不易持之以恆。反觀脈衝光的治療幾乎無痛且溫和,治療過程舒適且快速,對於忙碌的現代人是更有效率的治療選擇,因其可進行深度熱敷,比傳統溫度熱敷方式更徹底,更能有效改善瞼板腺品質,且臨床研究發現,脈衝光治療可維持較長時間的療效,減少對人工淚液的需求。

 
脈衝光治療的特點
精準治療:可精準且穩定輸出治療能量,透過光熱能效應,讓瞼板腺體暢通、刺激細胞釋放抗發炎因子(TGF-β)、促進不正常新生血管萎縮,同時改善油脂品質、抑制發炎和減少異常血管增生,達到多管 齊下的治療效果。
安全治療:脈衝光在每發施打過程間有冷卻的時間,使得更多的能量可以被安全傳送到治療標的,同時讓周圍組織冷卻,保護表面肌膚。

 

 
脈衝光治療施打過程
治療範圍必須先卸妝,戴上護目鏡阻隔光線,治療部位會塗上保護凝膠,沿著眼週約0.20.5公分處施打脈衝光,療程約510分鐘,無侵入性、無需恢復期,建議每24周進行1次、持續34次,平均可維持6個月的效果,可減少平時每天護理照顧的時間及點藥的頻率,同時改善生活品質。療程結束後,可依病人狀況每3個月至半年施打1次。
    觀看影片後給予評價吧!
   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207期_111年7月
    發表人
    陳靜儀
    單位
    教材組 (1K02)
    建立
    2022-08-24 13:22:58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2-08-24 13:51:59